端午节8个习俗隐藏着最佳的养生方法,尤其最后两个
端午节8个习俗隐藏着最佳的养生方法,尤其最后两个
端午节8个习俗隐藏着最佳的养生方法,尤其最后两个端午节是(shì)一年之中阳气最盛的时节,《说文解字》提到:“端”意(yì)为初生之物,而“午”属于十二地支中的火,是阳气的极致。
自古以来,农历(nónglì)五月(wǔyuè)被称为“毒月”,因此端午节成为了一个全民养生、防疫祛病、避瘟驱毒、祈求健康长寿的重要节日。
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包含了最佳的养生方法。端午节的养生方法不仅限于一天,而是可以延伸到整个农历五月(wǔyuè)。为了保护健康,我们应该如何适应时节变化,调节(tiáojié)身体,驱散(qūsàn)邪气呢?
下面8个养生知识点很重要,请(qǐng)收好。
1. 吃粽子:健脾开胃,清热(qīngrè)除烦
传统粽子的主料为(wèi)糯米和粽叶,糯米味甘性平,入脾、胃、肺经,有健脾(jiànpí)养胃的作用,而粽叶则具有清热生津、除烦止渴的功能。
因此,吃粽子可以起到健脾开胃、清热除烦的(de)效果。但是,脾胃不好的儿童和中老年人不应贪食(tānshí)粽子,以免导致积食。
2. 吃新蒜煮蛋:疏通血脉,消毒(xiāodú)灭菌
大蒜(dàsuàn)是一种中药,味辛甘,能杀毒灭菌,熟食能清肠胃毒素,疏通(shūtōng)血脉。端午节早晨,全国(quánguó)大部分地区的习俗是煮食新蒜头,以疏通血脉,消毒灭菌。
煮蒜时一起煮鸡蛋(jīdàn),煮出来的鸡蛋很香。因鸡蛋的吸附性很强,可以充分吸收蒜的药性,同时鸡蛋补气,加上(jiāshàng)蒜的抗毒作用,对增强人体体质更(gèng)有帮助。
3. 熏苍术:驱蚊(qūwén)提神
熏苍术也是端午节汉族传统习俗活动之一,将天然的(de)苍术捆绑在一起,燃烧后产生的薄烟,不仅会散发出清香,还(hái)可以驱赶(qūgǎn)蚊虫,令人神清气爽。
4. 插艾草:驱蚊(qūwén)辟邪
端午节期间(qījiān),人们会把艾叶插在门楣上或悬挂(xuánguà)在厅堂中。艾叶具有清热祛湿、驱蚊辟邪的功效,因此这个习俗可以帮助人们保持健康。
5. 戴(dài)香囊:芳香化湿
佩戴装有芳香辟秽(pìhuì)药材的香囊是我国流传非常久远的习俗。
《离骚》中,有22种芳香草木被用来(yònglái)比喻美好(měihǎo)品德。葛洪也在《肘后备(hòubèi)急方》中记载,“取雄黄如枣核,系左腋下,令人终身不魇寐”,这表明佩戴香囊确实有辟邪安神的功效。
香囊里装有苍术、川芎、白芷、菖蒲、山萘、甘松、冰片(bīngpiàn)、艾草、丁香等芳香化湿的中药,可以(kěyǐ)醒神开窍、驱散蚊虫。
6. 涂雄黄酒(xiónghuángjiǔ):避秽驱虫
民间谚语:饮(yǐn)了雄黄酒,百病都远走。五月初梅雨季节,天气条件有利于蚊蝇、害虫的活动(huódòng)和繁殖。
雄黄是一味解毒、杀虫的中药,内含有毒的砷盐成分,害虫(hàichóng)闻之食之即会中毒,人涂之可以避毒(bìdú),但雄黄酒直接饮用有毒,多是用于外涂或者喷洒房屋周边避秽驱虫(qūchóng)。
7. 吃单味菖蒲丸:镇心益气,强志壮神(zhuàngshén)
它的做法是用(yòng)糯米熬清粥,用具有黏合力的米汤制成水丸;也可以用土豆淀粉熬浆糊,和(hé)药粉如揉面粉团,切条,然后搓成丸剂。
饭后服用,以(yǐ)少许点心压药更佳,其他则百无所忌,惟身体(shēntǐ)觉暖时,应当另用秦艽一二钱(qián)煎汤,待冷饮之即平定,这是以秦艽为使药,引其归经。
古人指出,依法采制的菖蒲丸,坚持服用一月,和(hé)脾消食;二月,冷疾尽除(chú);百日后,百疾(bǎijí)消灭。其功镇心益气(yìqì),强志壮神,填髓补精,黑发生齿。服至十年,皮肤细滑,面如桃花,精邪不干,永保长生度世也。
只要坚持(jiānchí)服用,这一味药就能给人类的健康带来莫大的好处。
8. 浴兰汤(tāng):燥湿祛邪
端午时值仲夏,是皮肤病多发季节,古人如何防治呢?于五月采摘兰草,盛行以兰草汤沐浴、除毒(chúdú)之俗。所以(suǒyǐ)端午节也叫浴兰节。
人们多是煎蒲、艾等(àiděng)(děng)香草洗澡(xǐzǎo)。有些地区除了采用兰草,艾草、菖蒲等芳香之品外,还用柏叶、大风根、桃叶等煮成药水洗浴,以达到燥湿祛邪的效果。
养生,就是顺应大自然的(de)变化,在(zài)对的时间做对的事情,愿大家在这个夏天身体畅通、元气满满,端午安康!
资料(zīliào)来源:澎湃新闻、医食参考等
(大众新闻记者 周欣怡 整理(zhěnglǐ))
端午节是(shì)一年之中阳气最盛的时节,《说文解字》提到:“端”意(yì)为初生之物,而“午”属于十二地支中的火,是阳气的极致。
自古以来,农历(nónglì)五月(wǔyuè)被称为“毒月”,因此端午节成为了一个全民养生、防疫祛病、避瘟驱毒、祈求健康长寿的重要节日。
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包含了最佳的养生方法。端午节的养生方法不仅限于一天,而是可以延伸到整个农历五月(wǔyuè)。为了保护健康,我们应该如何适应时节变化,调节(tiáojié)身体,驱散(qūsàn)邪气呢?
下面8个养生知识点很重要,请(qǐng)收好。
1. 吃粽子:健脾开胃,清热(qīngrè)除烦
传统粽子的主料为(wèi)糯米和粽叶,糯米味甘性平,入脾、胃、肺经,有健脾(jiànpí)养胃的作用,而粽叶则具有清热生津、除烦止渴的功能。
因此,吃粽子可以起到健脾开胃、清热除烦的(de)效果。但是,脾胃不好的儿童和中老年人不应贪食(tānshí)粽子,以免导致积食。
2. 吃新蒜煮蛋:疏通血脉,消毒(xiāodú)灭菌
大蒜(dàsuàn)是一种中药,味辛甘,能杀毒灭菌,熟食能清肠胃毒素,疏通(shūtōng)血脉。端午节早晨,全国(quánguó)大部分地区的习俗是煮食新蒜头,以疏通血脉,消毒灭菌。
煮蒜时一起煮鸡蛋(jīdàn),煮出来的鸡蛋很香。因鸡蛋的吸附性很强,可以充分吸收蒜的药性,同时鸡蛋补气,加上(jiāshàng)蒜的抗毒作用,对增强人体体质更(gèng)有帮助。
3. 熏苍术:驱蚊(qūwén)提神
熏苍术也是端午节汉族传统习俗活动之一,将天然的(de)苍术捆绑在一起,燃烧后产生的薄烟,不仅会散发出清香,还(hái)可以驱赶(qūgǎn)蚊虫,令人神清气爽。
4. 插艾草:驱蚊(qūwén)辟邪
端午节期间(qījiān),人们会把艾叶插在门楣上或悬挂(xuánguà)在厅堂中。艾叶具有清热祛湿、驱蚊辟邪的功效,因此这个习俗可以帮助人们保持健康。
5. 戴(dài)香囊:芳香化湿
佩戴装有芳香辟秽(pìhuì)药材的香囊是我国流传非常久远的习俗。
《离骚》中,有22种芳香草木被用来(yònglái)比喻美好(měihǎo)品德。葛洪也在《肘后备(hòubèi)急方》中记载,“取雄黄如枣核,系左腋下,令人终身不魇寐”,这表明佩戴香囊确实有辟邪安神的功效。
香囊里装有苍术、川芎、白芷、菖蒲、山萘、甘松、冰片(bīngpiàn)、艾草、丁香等芳香化湿的中药,可以(kěyǐ)醒神开窍、驱散蚊虫。
6. 涂雄黄酒(xiónghuángjiǔ):避秽驱虫
民间谚语:饮(yǐn)了雄黄酒,百病都远走。五月初梅雨季节,天气条件有利于蚊蝇、害虫的活动(huódòng)和繁殖。
雄黄是一味解毒、杀虫的中药,内含有毒的砷盐成分,害虫(hàichóng)闻之食之即会中毒,人涂之可以避毒(bìdú),但雄黄酒直接饮用有毒,多是用于外涂或者喷洒房屋周边避秽驱虫(qūchóng)。
7. 吃单味菖蒲丸:镇心益气,强志壮神(zhuàngshén)
它的做法是用(yòng)糯米熬清粥,用具有黏合力的米汤制成水丸;也可以用土豆淀粉熬浆糊,和(hé)药粉如揉面粉团,切条,然后搓成丸剂。
饭后服用,以(yǐ)少许点心压药更佳,其他则百无所忌,惟身体(shēntǐ)觉暖时,应当另用秦艽一二钱(qián)煎汤,待冷饮之即平定,这是以秦艽为使药,引其归经。
古人指出,依法采制的菖蒲丸,坚持服用一月,和(hé)脾消食;二月,冷疾尽除(chú);百日后,百疾(bǎijí)消灭。其功镇心益气(yìqì),强志壮神,填髓补精,黑发生齿。服至十年,皮肤细滑,面如桃花,精邪不干,永保长生度世也。
只要坚持(jiānchí)服用,这一味药就能给人类的健康带来莫大的好处。
8. 浴兰汤(tāng):燥湿祛邪
端午时值仲夏,是皮肤病多发季节,古人如何防治呢?于五月采摘兰草,盛行以兰草汤沐浴、除毒(chúdú)之俗。所以(suǒyǐ)端午节也叫浴兰节。
人们多是煎蒲、艾等(àiděng)(děng)香草洗澡(xǐzǎo)。有些地区除了采用兰草,艾草、菖蒲等芳香之品外,还用柏叶、大风根、桃叶等煮成药水洗浴,以达到燥湿祛邪的效果。
养生,就是顺应大自然的(de)变化,在(zài)对的时间做对的事情,愿大家在这个夏天身体畅通、元气满满,端午安康!
资料(zīliào)来源:澎湃新闻、医食参考等
(大众新闻记者 周欣怡 整理(zhěnglǐ))

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